從中環看亞洲

在網絡看世界

星期三, 6月 13, 2007

G 的誘惑


原來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都跟G有關的.香港有份雙性戀雜誌叫G Magazine. 後來我跟朋友去了一家cafe,雖然跟同性戀沒有半點關係.可是名字叫G cafe. (位於旺角道) . 馬來西亞有家酒店叫g hotel 這跟前兩者也是甚麼關係都沒有.只是一年前在檳城海岸開幕的的一家時尚酒店. 位於Gurney Drive, 一個外國人聚集的地方. 聽說此處高人一等,附近的路都嚴禁公車駛入. 馬來西亞有很多飯店. 我感覺上一般都比其他國家便宜.像這家四五星級的飯店. 一晚只需要低於港幣六百元. 台北一般的旅館甚至賓館一晚最低消費五百港幣.我不太想知道 G 究竟有何等吸引力有這麼多的商家以其取名我只知道一般很難會看到名為A Resort, d Inn, 也不會有雜誌叫 F* magazine (雖然這個好像不錯) 旺角道的cafe是我同學的朋友開的 首次造訪後 跟老闆聊天時 , 我祝願他以後可以在香港開二十六家 cafe.

星期二, 6月 12, 2007

昂平纜車掉了下來!!!

(註:圖為明報照片)
香港今天發生了有史以來其中一件最嚴重的意外.一輛纜車在大嶼山山群中掉了下來.當時車上沒有乘客,否則不堪設想.香港政府敦促承辦公司地鐵公司徹底調查事發原因.地鐵公司在數小時後宣布.纜車無限期停駛.其實大嶼山昂平纜車自去年通車以來.事故頻傳.從一開始因為安全問題無法如期通車,到因為天氣影響而多次停駛,眾多遊客跟市民只是基於對地鐵的信心才繼續乘搭.使今年乘客量達到當初預估的數字.今天發生此等嚴重事故,而事故極大可能可以造成死傷.地鐵公司這次實在難辭其咎.自從纜車通車前狀況不斷,本港傳媒已經數度提出纜車的基本安全性.更有報紙指出,在大嶼山建纜車其實在地理上是不可行的,因為大嶼山一年有九十天的天氣狀況都不適宜纜車行駛.如果所指屬實,是否代表當年政府馬虎決定工程,致市民之生命安全之不顧?加上政府近年大力鼓吹發展大嶼山的旅遊業.纜車的建成是否一件好大喜功的例子? 今天事情剛剛發生,如果加以傳媒的發酵.我相信很快民間會凝聚一股力量,向政府追究責任.而立法會的反對派.將會向政府施加壓力,追究個別官員在纜車安全上的責任. 政府這次真的水洗也不清了.

星期一, 6月 11, 2007

郊遊





今天我打電話到馬來西亞旅行的媽媽跟爸爸.媽媽說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別.早上天朗氣清,下午可以狂風暴雨,之後地亁的很快.若無其雨.他們這次旅遊,是經過比較長的計畫.從新加坡出發,先到柔佛州.即是我二伯伯跟五姑媽的住處,再坐巴士往北到檳城跟蘭卡威等地方.最近看雜誌發現馬來西亞是其中一個回教徒的金融中心.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回教債劵都在馬來西亞發行.正當世界各國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這個東南亞第二大的回教國家, 做地區回教中心聽起來好像是一個蠻特出的定位.經過檳城跟蘭卡威等幾天的旅遊,父母會再坐巴士到吉隆坡跟馬六甲等地遊玩.最後從新加坡離境回香港.我們已經講好在檳城的時候,將會去一家叫bali hai的餐廳用餐.剛到馬來西亞公幹的姐說,那裡的東南亞美食跟海鮮十分美味.雖然價格甚高. 我還是搞不懂餐廳名字有何用意. 可是還是會去嘗試嘗試.

國際城市的軟實力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專題報導香港回歸中國十週年.文中提及本港外籍人口變化甚大,因為是英國殖民地,以前走在中環或灣仔街頭,大概會看到很多來自英國美國或加拿大的白種人,或許穿著西裝,或許穿著咖其褲,過著跟華人甚不相干的生活.現在你走在中環街頭,穿西裝的人種大概你很難猜得出.他有可能是來自美國的印度裔人,或者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也可能是來自希臘的英國人.這可能是全球化的影響,也有可能是中國經濟開放創造的經濟價值的結果.時代雜誌說明,以前在百份之五的非華人人口中,大部分是白人.現在,香港的非華人人口已經上升到百分之八.而且有很多是南亞裔,譬如尼泊爾,斯里蘭卡等.文章指出香港是個聚賢能的國際城市.其實香港有條件成為一個國際城市嗎?綜觀世界上的國際城市,都是一個強大經濟體的代表城市,譬如紐約,倫敦或東京.這些城市,都有一些共通點.例如語言單一.大城市是集眾的地方.不同文化跟不同背景的人需要融洽相處,所以一種統一的溝通方式是很重要的,比起其他國際城市,香港並沒有一個統一語言.政府標榜中英文相通.所以廣東話,英語,普通話, 都廣泛被應用於日常生活裡,而且這些語言都不是共通的,所以新移民,外籍人士,跟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真正溝通的機會不多.另外,一些歷史學家說,一個成功的城市,背後都代表一種價值,這可能是一種宗教價值,也有可能是一種文化的核心價值.而且這些價值一般都顯現於一些地標中.從巴格達到羅馬,凡蒂岡,從北京到華盛頓,都有地標.香港有沒有地標?中國銀行是嗎?還是會展新翼,西九龍藝術地區如果建成可以成為香港的地標嗎?香港沒有鬥獸場,沒有白宮,也沒有故宮.可是我們有ifc,yoho town,跟megabox.雖說香港作為一個經濟城市,所以人為堆砌的建築物很多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人們會為了香港很多商場而自豪嗎.香港人常常講的香港精神.除了是一種拼博精神.還代表了怎樣的特質?在香港政府努力打造這個亞洲國際都會的同時,也許也應該學習溫家寶總理的話,找出香港的軟實力. 香港不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也不是西方文明表表者可是香港的不中不西有沒有顯現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所必須的包容特質?而怎樣了硬體可以體現這種特質?

星期日, 6月 10, 2007

流動電腦


上個禮拜買了一台skype電話.計埋之前買的兩台,我已經有三支skype電話(上圖為ipevo free2網路電話).朋友說我是科技達人從以前的ipod,imac,到現在的網路電話,我都是比別人早d接觸一d將會流行的事物.我記得在icq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已經跟別人講msn比較好用.這一刻,我有一個想法.我覺得以後的電腦將不會是桌上型電腦.除非你是專業畫圖或做設計的人,你以後使用最多的電腦.好大機會是將會是流動電腦,譬如是電話或手提電腦.可是我覺得電話因為其大小限制,將不會是一個很適合的電腦.反之,電話將可能變得簡單化,而行動電腦將會是趨勢.現在我們看到的umpc或者手提電腦的降價,都是這個趨勢的同一方向.我聽說apple將停止推出macmini,我希望不是事實.因為mini就是流動電腦的其中一個好例子.如果我要買一台新的電腦,我很有可能會買mini然後接駁到家裡的lcd tv.這個Convergence,是最方便的一種.雖然apple是科技的領導者,可是我覺得除非他馬上就有umpc類產品的上市,不然停止mini是一個不好的選擇.

星期六, 6月 09, 2007

A thought on Chinese democracy


This has been an unfortunate development. I have always been pro-democratic. The government and legislature would not have been legitimate to me if they were not directly elected by the people. For such system does not exist in Hong Kong, I longed for democracy to come. Such breakthrough , not surprisingly, did not happen -- Hong Kong's political system is directed by a pro-institution election system supported by government-affiliated parties. However, having lived in Taipei for almost a year, I start to think that Hong Kong should also wait until it is ready for it. What makes a democracy work? People think that a clean government, non-existent corruption, rule of law, a vibrant media industry, and educated voters. But Taiwan has been showcasing some annoying developments. We see fightings in the parliament. Two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have been tamed by corruption charges. Claims are rife that the media have been used in spear campaigns. Politicians are killed... What is lacking in Taiwan? Would it have been better off if democracy did not happen in 1996? What is the lesson for Hong Kong? I say this is an unfortunate development because fundamentally I believe democracy is a vital development for humankind but it seems that achieving this could be painful. Would the government be paralyzed if the opposition party in Hong Kong intentionally dysfunction it? How would the media play in Hong Kong's democracy? How long would it take for the opposition party to enable itself to run the government when right now they are barred from the institution? Propaganda put forward by pro-democratic politicians have become less logical than I would think before I see Taiwan's democracy. What should be done to make democracy possible in Hong Kong? How long would it take for China to become a democratic society?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that need to be answered by some great leaders in our country. Who will that be?